WHAT’S “RAVE” ( 銳舞 ) ?

如果你在字典裡面查〝rave〞這個字的話,它的意思可能會是〝狂爆的咆哮〞,但這並不是我所指的〝rave〞, 因為〝rave〞這個字有了一個全新的意義。如果說要使人了解這個字的另一個意義的話,並不是那麼地容易, 但是事實上全世界各地的 raver 正在集合起來,並且設法改善這個世界,就像是 raver 們所共同抱持的 PLUR 精神一般。〝rave〞不僅僅是一種音樂,也同時代表了一種意識型態; 它把這種影響並感動了全世界數以百萬人的生活方式具體化了起來,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覺得有時候〝rave〞這個字可以跟〝party〞劃上等號,因為在真正的〝rave party〞(銳舞派對)中,所有人的心靈都合而為一,任何人都可以變成任何人,而且人們可以使自己的精神離開自身的形體,感受到全然不同並無法解釋的時空。很難對沒有參加過〝銳舞派對〞的人解釋這個字的意義,因為〝rave〞這個字,說穿了,只是一種心靈的狀態罷了。

凡是談到電子舞曲,就不能不談到與之息息相關的銳舞派對(Rave),因為電子舞曲就是從這裡發揚光大的。根據台灣知名 DJ Allen 的解釋,Rave是一種『社會事件』,在1988年後興起,成為 XY世代年輕人的文化現象。銳舞 派對場地很自由,而且最好是在傳統舞廳以外的地方,可能是在荒廢的倉庫,工廠,曠野......任何奇怪的地方。參加人數從50人~1萬人都有,美國通常在500~1500人之間,歐洲多則上萬,而一向以音樂上創新大膽自豪的英國,也是一個熱愛"Party",勇於Party的國家,卻因為1995年國會通過爭議已久的 CJB 法案,警察只要認定人民行將危害社會安寧,即可隨時逮捕任何人,使得一向熱鬧瘋狂的銳舞景象不在。熟練的DJ,和以電子音樂為主的連續混合舞曲,是"銳舞"的靈魂所在。在電子音樂時代,真正的大明星不是某支曲子的製作人,而是把這首曲子放紅的DJ,追逐某位名 DJ 的死忠樂迷人數正逐年增加。

什麼是 RAVER ( 銳舞族 ) ?

當然 raver 不是〝狂暴咆哮的人〞,雖然 raver 有時會在 rave party 中亂叫,但那也是因為音樂使然。所謂的〝raver〞,就是以 rave 作為生活型態的族群,時時抱持著 PLUR 精神,並無時無刻地讓音樂駕馭著他們的生活,就像是六零年代的嬉皮一般。所以或許〝raver〞這個字可以粗略地解釋成〝九零年代的嬉皮〞,雖然這並不是百分之百地正確。基本上舊時代的嬉皮跟新世代的〝raver〞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音樂類型。當嬉皮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聽的是六零年代的舊式搖滾,但是當 raver 聚集的時候,吸引他們的力量與魅力,卻是由〝電子舞曲〞(Electronica) - 一種現今全歐陸的主流音樂,而且勢必將在下個世紀成為世界主流趨勢的音樂 - 所帶來的。這種音樂正是將全世界各地的 raver 團結起來的動力。

什麼是 TRAVELLER ( 旅人 ) ?

有的時候,某些 raver 甚至會被稱為〝traveller〞,顧名思義,〝traveller〞就是從一站旅行到另一站的人,而促使這些 traveller 旅行的原動力,就是〝電子舞曲〞!這些 traveller 從不會在任何世界性的大型 rave party 當中缺席。像是西班牙近海的Ibiza島、印度的Goa海灘,或是在其他 電子舞曲聖地 所舉行的 rave party 。這些旅人平常就靠著販賣自製手工藝品維生,有空時就聽聽音樂、跳跳舞、嗑嗑藥,看天看海過一天。

What’s RAVE 2

瑞舞啟示錄 Rave New World

文/DJ @llen

Rave(瑞舞)這個東西說來話長,如果你還不知道,沒聽過,沒有關係,因為台灣從來就沒有過Rave Party。一般來說,Rave指的是一個戶外的舞會,通常至少一整晚,有時幾天幾夜。在Rave Party裡面DJ放的音樂是所謂的電子舞曲(包括Techno, House, Trance或Hardcore)關於House和Techno等音樂的形成有興趣的讀者請參考本書音樂類型的介紹。House、Techno音樂由美國芝加哥等地傳入英國之後,演變成Rave。在英國是由地下音樂組織如Westworld和The Dirtbox等在八○年代中期舉辦了許Underground Warehouse Parties,以此為根,1989年戶外的Rave開始在英國爆發。你穿上舒適寬鬆的衣服,套上可以讓你跳不停也不疼的運動鞋,準備好好的大跳一場,找回自己。通常你不會在媒體上看到Rave Party的廣告,一般社會大眾也不會常去談論到它。舉辦Rave的地點也常在郊區或隱密的場所。人數可以少到只有十幾個人,也可以多到數萬人(一九九二年五月由Spiral Tribe所舉辦的Rave破紀錄的有超過四萬人參加,持續了五天)由於地下,DIY式的Rave不太喜歡和商業掛勾,你去通常只要捐些錢讓主辦單位買汽油維持發電機的持續運轉就可以了(當然如果有很屌的燈光音響你可能得付多些)。


在Rave Party裡面,音樂是最重要的元素。DJ被當作是這段音樂和心靈解放的旅程的導遊和巫師,同時也是所有人的精力的開發者。音樂從頭到尾沒有間斷,DJ用盡力氣把音樂Mix在一起讓你分不清此時彼時天上地下。你會看到所有的人汗水淋漓,面帶微笑。沒有人在那裡觀望把馬子;也沒有人在那裡向你推銷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許多人都脫了上衣,跟著每分鐘大約120~140拍(BPM)左右的電子舞曲做一致的律動,試著達到所有人心靈和身體一致的境界。這種場景有點像從前的Woodstock,同樣強調愛與和平,只不過這次的音樂裡沒有歌詞,不談政治,Raver們並不像六○年代的嬉皮或八○年代的Punk;嬉皮整天在作夢,到最後還是不知道答案(在風中飄盪,Bob Dylan),Punk們整天只想到要破壞,再建設,到最後還是沒有未來(「No Future」─Sex Pistols),Raver們從Cyberpunk的電腦廢墟裡走出來,眼光放在人類/宇宙;科技/環境的文本中,尋求的是一種終極的和諧。

當然無可否認的,Rave之所以成為今天這種樣子和達成如此的成就和藥物是脫離不了關係的。而這也是Rave最為人所誤解的地方。藥物的使用在Rave Party裡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然而卻不是必須的。Rave藥物的第一選擇是Ecstasy,再來是Acid(也就是LSD)。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把Rave當作一種宗教儀式看待,藉以淨化心靈和與「神」溝通。許多的Rave以E為主要使用藥物,你很容易發現整個Vibe(氣氛)就像一個充滿了愛的大家庭;人們的心靈開放,但同時又完全被DJ的音樂所控制和催眠。人們經歷了一場類似印地安那宗教儀式般的心靈之旅,旅途上有發現自我的驚奇和關愛他人的溫馨。這種Rave的經驗是一種很難描述的狀態,每個Raver都有個人的見解和定義。你必須親自去體驗它。Rave自九○年代以來一直是英國及歐洲某些國家最主要的地下音樂活動。它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地目前也已經如火如荼。我們的鄰近國日本更是不落人後,早就加入全球的瑞舞大同盟,甚至泰國、印度等地都有多小型的Rave不斷地在舉行。Raver們藉著參加Rave去創造一種完全自我的經驗,同時又是一種和數千甚至數萬人一同呼吸,一起飛翔的經驗,這和在舞廳裡跳舞不同。Rave常在海邊、深山、郊外、廢棄的倉庫裡舉行;時間上也特別強調和大自然的契合,如滿月舞會(Full Moon Party)等,這些都顯示出Rave回歸自然、反物質文明的傾向。(雖然Rave的音樂都是用最新的電腦科技創造出來的)而舞廳文化(Club Culture)則是徹底的現代文明的產物,裡頭常充滿了功利和虛偽。


我想任何曾經參加過Rave的人都知道經過幾次經驗後很容易讓自己變得很理想化或開始重新思考整個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為什麼?)對於某些人來說,Rave代表了一種對人類未來充滿希望的視界。Peace、Love、Unity和Respect(簡稱PLUR)這四種東西通常就是Rave Party和一般Party或Club文化最大的不同處。Rave的精神是正面的、積極的;而且Rave裡面所經歷的或所做的事對人類來說並不是前所未有的,我們人類古老的祖先在山裡跳舞時就可能有類似的經驗。只是經由高科技,現代的Rave在精神上和肉體上更能達到符合天人合一的境界。


雖然Rave常指向一種「即時性」(Of The Moment)活動,可是想要完全的放鬆自己的心靈和情感可不是那麼簡單,它通常得靠著一份安全感來支持。周遭的每件事都互有關聯,想要冒險之前得對「愛」和「尊敬」,照顧自己和他人有足夠的認知,才能有一段美好的Raving經驗。不論瑞舞在目前是一項人類精神和心靈狀態的革命,還是只是一個聽很屌的音樂和跳舞的機會,那些自認為是Raver的人們應該打開自己的心胸,探索自身的極限,去發現一些新的意義,一個Rave New World。

本文原載於 台灣立報 1995年 7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瑙桔梗 的頭像
    瑙桔梗

    瑙桔梗

    瑙桔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