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常會用主觀認知來揣測說話者的意思,
並先入為主地下判斷,因而無法真正聽進去對方所說的話;

其次,聽者也可能急於將自己的感受、經驗或意見告訴對方,

以致於最後常變成了雞同鴨講、各說各話。

你可以注意一下,兩個人在談論某件事情時,

他們會從別人的談話裡抓幾句話,

然後將自己想說的話依附在那些話上面,再繼續講。



即使有時候他們也會閉上嘴巴,但並不是傾聽,

而是在為「下一波」的發言在做準備。所以兩個人聊了半天,

即使交往已久的朋友,卻常會有「我認識他,卻不瞭解他」的感覺。

我看過生活在一起二、三十年的伴侶,

但他們似乎跟陌生人一樣不瞭解對方,有時話還沒說幾句又吵了起來。



先生在說一些事,太太卻在提別的事;

或者太太一直在說某件事,先生卻當作沒他的事。



相處了幾十年,那個抱怨還是一樣:「他(或她)根本不瞭解我。」

有位妻子對先生抱怨說:「如果我跟你講什麼,

你總是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講跟不講都一樣。」

丈夫立刻回道:「不錯,妳說得對,不過,如果我跟妳講什麼,

妳總是兩隻耳朵進,一張嘴巴出,講比不講更糟。」

溝通已經變成這麼大的一個難題,

每一個人都覺得無法跟別人溝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在於願意傾聽的人實在太少,不是嗎?



我有一位病人,曾陷入沮喪憂鬱的深淵中,她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訴父母。

她第一次說:「我覺得了無生趣。」可是父母毫不在意。



後來她又對父母說她不想活了,但雙親仍不以為意,

只回道:「別再胡思亂想了!」

她終於自殺,最後所幸救活。



當父母趕到醫院才心急如焚地說:「妳好傻,為什麼這麼做?

有什麼不能解決的,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們。」

各位不難想像,聽到這話的女孩,心裡會有多難過。



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表現,而家庭或婚姻則是這種表現的最好場所。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配偶從不用心聽對方說話。

傾聽代表耐心、開放與想要瞭解對方的誠意,

這些都屬成熟人格的修養。



心理醫師在協助家庭或婚姻失和時,

最主要的工作往往就是教他們彼此傾聽。

因為光說不聽、聽了卻不瞭解,就好像把一截電線剪成兩段,

然後插入插頭,還指望某個東西會發亮一樣,你想,這可能嗎?

要真正的聆聽,就必須把所有的成見、預設、判斷、信仰都擺在一邊。



只要你的心處在接受的狀態,你才可能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真正瞭解「他在說什麼?」「她的意思是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瑙桔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