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美麗

 by Mayerc

「讓肌膚再生,重塑美麗人生。」這樣的一句廣告述語,什麼人也適用。因為,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單是女生的專利,也是男生的訴求,只是不宣其口,怕被取笑而有損「面子」。其實,每個人也渴望展現最美的一面,享受備受讚賞的一刻,似是一種被認同,被確立的價值感覺。

孩童時候,常聽見「小心呀!不要亂碰會弄傷的,留下疤痕就不美了。」但小孩仍是在玩,直至擦出一度深刻的傷痕,放聲而哭,期待傷口被治理,聲音又再傳來「早說了要小心,弄成這個樣子,真是不聽話的孩子!」「那麼沒用的孩子,還哭便不理你,不值得疼愛的孩子。」話一完,靜了⋯ 孩子強忍淚水,看那傷口留下的斑痕。

記憶隨時光減退,傷痕隨時日痊癒。那斑痕仍肩負著驚惕的責任,每當孩子玩得興高彩烈的時候,聲音便隨隨地在耳邊響起,「又做不乖的孩子,真是不值得疼愛的孩子。」

於是,人就有了矛盾,既要努力成為別人眼裡的「乖孩子」,又想放任地做那不聽話的「壞孩子」。就這樣我們有了情緒,在「該」與「不該」中盤旋。

人是喜歡「完美」的,這是一種被追求的標準。在完美中應該是沒有瑕疵的,所以我們學會了粉飾;學識了抗拒。在抗拒中,發現了妒忌、埋怨、挑剔的存在。因此目光要轉移,再不看那「美」的事物,而看那洋相醜態、瑕疵的部份,這樣「比較」就可以出來批評,粉飾不完美的自我,捍衛自身的完美姿態。

漸漸,人們身上多了件掛衣,既可保護也作隱藏。在關係中形成了一種角力、對峙的交結,那掛衣也開始加厚,變成一套裝甲。原來,不自覺地墮進遊戲裡,開始意識到要逃離,渴望卸下裝甲,可是「恐懼」會出來阻止,「不安」要出來游說。唯有目標轉移,改造他人包容自己,凝聚喘息的空間,但這訴求是相向的。如是這「你錯我對!」「我錯你對?」,彼此一次又一次在糾纏,絆倒在緊縮的關係。

那「完美」的形象,那「乖孩子」的身份,始終未被確立認同。因此開始懷疑,開始質問,亦開始恐懼,誰要成為責任的承擔者。同時,那些羞愧、怨恨也出來打亂,迫使作出鎮壓的手段。可怕的是那回衝力,引申了越抗越強的定論,如烙印般壓倒在心頭,隱隱流放著罪咎、自責的痛楚。這樣,那不完美的斑痕就更深了!

經此,自覺缺少了一份寬恕、接納的心,期盼這份寬弘的出現。於是往關係裡求取,可惜事與願違,情感反被回應所牽引,一起一伏不能自主。

「接納自己,接納他人,接納現狀。不必作任何改變,不必增添什麼;或消除什麼,此處此刻的你是完美的。」在書中這樣的寫著,並言「這一切不外乎「尊重」二字,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尊重(respect)的字根原於specere,意思是指「觀看」。因此尊重(Re-spect)的原意是「回頭看;再看,以不同方式去看。」

從觀照中,發現自身的價值;從角度裡,發現生活的空間。那管什麼的「對」與「錯」;「好」與「壞」,這些只不過是一個標籤。誰沒有錯?誰沒有壞?如果連自己也容不下,世界上那一處,還可容得下自己的地方?

常言道,寬恕自己;原諒別人。當我們能寬恕自己的過去,接納自己的現狀,那多難的事也不過如此,何須刻意地管執。只不過是一回「容得下,放得下!」的人生事,又何須掛在心頭。何不用心去活;用心去看,接納生命的本來現象,細心經營自身的價值,你會發現美麗的存在,那奧妙的事情便發生了。


本文引用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瑙桔梗 的頭像
    瑙桔梗

    瑙桔梗

    瑙桔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